星期六受舊同事邀請,出席舊公司舉辦的一項講座,由前業界人士擔任講者,講述金融海嘯成因及去向。
原本此類講座已不是新鮮事兒,坊間多是教大家如何在海嘯中自保及尋寶。但因講者非一般財經評論員,更不是以促進證券交易掛帥的業內人員,他其實是前國際投行高層,是有份參與設計結構性投資產品的開荒牛。
是無聊也好,是想一睹風彩也好,星期六那個講座,我是一心想出席的。
我特別欣賞那些在自己專業以外,仍對人文科學有興趣的人。那位前投行高層的職業生涯,的確令我等一眾後輩羨慕。
而他能選擇在高峰時急流勇退,回到校園修讀神學,再為教會服務,那份淡薄名利的胸襟使人佩服。
當天聽了講座後,誠心買了他的著作,買書的錢會全數捐給教會。
他的書,我用不到了兩天便啃光了,主要是字體較大,內容又寫得生動有趣。
我放下自己的名片,一來方便他為我簽名,二來是想跟他聯絡。
舊同事提議請他到敝公司辦講座,我想是不必了。
主要不是自己的份內事,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;而且公司同事,特別是自己部門的人也不會有興趣去聽。
最近學曉一項道理,你倘想對人好,或想做好事,可惜在別人眼中,卻可能是很多餘、很戇居的行為。
自己領自己情便可以。
2 則留言:
再一次感謝兄台江湖救急, 仗義扶危, 救小弟於水深火熱之中...
沒有那麼誇張吧。
反正我也想去,我倒要感謝你的邀請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