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2月1日星期五

澳洲之旅 - 留學生

1994年7月7日晚上
在啟德機場與親友、同學們道別後,便和姑丈登上前往布里斯班的澳航客機,展開留學之旅。

姑姐一家已早年移民彼邦,即使他們那時已經回流香港生活,但感覺上仍好像有人可作照應,加上老父正開始其隔山買牛的投資 – 香港買澳洲房地產,所以澳洲於我們來說好像是很親切的。
在地理上,澳洲是眾多英語系國家中最接近香港的,東岸時區僅較香港快兩小時,而且生活費用也較英、美加等地低廉,加上此前我家已有多次旅遊澳洲的經驗,在種種原因下,當時選擇澳洲作留學目的地似乎是不貳之選。

我還記得我當時和姑丈兩人坐在中間那排座位,前面兩行有3位像也是首次去留學的香港乘客,2男1女,心想他們應是同往一間中學就讀吧。看見他們慢慢混熟,整晚在玩三缺一的「大老二」(港人叫作鋤大Dee),要不是就攀談。
我當時覺得他們很吵很討厭。
其實他們3人舉止很斯文,即使是聊天及玩樂的聲浪也不大,只是我妒忌他們有伴同行。我雖有姑丈在側,但意義很不一樣,上學、寄宿時我只會一個人,人家卻3人結伴同行,一想到他們去到新學校後會互相照料,孤單的感覺益發強烈。

7月8日早上抵布市機場,寄宿學校裡的一位老太太駕著的好的紅色小車來接我倆,直接駛去機場附近的Nudgee College。辦了入學手續後,再跟當時在海外留學生行政辦公室的人仕握過手,我便先跟姑丈回他在黃金海岸的住處待上兩天。

去澳洲前我已立下決心弄好自己的英文,這是一個長期接受中文教育的學生的必然想法。我對自己的中文程度很有信心,而我在課餘時間也有找洋人補習英語,雖不算很強,但我一直認為會比同學好,但到底好在那裡卻說不出…

一報到後就被帶往一個特別班,後來得知是英文班,專為我們這些留學生而設的。學生全是亞洲來的,有日、韓、中、港、台等地,與當地澳洲學生分開上課。我們那一年是學校第一年實施這種制度的,其他學校都未聞有此種英文基礎班,不過後來這種形式慢慢在澳洲盛行了。

宿舍裡的台灣學生特別多,自己的普通話也是在當時開始練成的。英文除了在上課時跟老師及非中國學生交談時用外,平常實不太多講。在宿舍裡除了和舍監交談外,就是和洋學生爭執時才用上幾句常用的。
並不是每個當地學生都對我們這些亞洲學生友善的,有些洋人覺得我們都很不合群,卻享受著較他們好一點的待遇,而且喜歡在校內說自己的母語,所以我們的是不受某部份學生歡迎的。這也很難怪我們,我們也不知會同被編在一班特別班內。到現在,我仍覺得這種教學是多餘的,是海外留學生行政辦公室K我們錢的點子。

To be continued...

2 則留言:

花菇 說...

I like reading your stories back in Australia, they remind me a lot of good memories!

蕃茄葉 說...

To Fagu,

Well, someone is definitely a key role in my story.

Fra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