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2月8日星期五

談興趣 - 烹飪 (二)

一如大部份上海家庭,每逢新年我家都會弄茶葉蛋作點心,也就是在香港涼茶舖經常有售的那種,相信大家都曾花幾塊錢買一、兩隻來當小吃。特別是在寒冬,小心剝下蛋殼然後把熱騰騰的雞蛋送進口中,再呷口綠/煎茶,茴香、八角混和茶香,頓時齒頰留香,滋味得很。

其實要自己弄荼葉蛋並不難,成本也低,到底每次也不是只弄那十來只,而且雞蛋等食材也不矜貴,總較外面買現成茶葉蛋便宜得多,弄好後又可帶回工作間當零食,又或送人,教別人羨慕一下也好。不過大家不要以為茶葉蛋真的只是茶葉 + 雞蛋這樣簡單而已,當然有其他的食材輔助才能完成一鍋色、香、味俱全的茶葉蛋,但那也非重點,最考究人的是烹調茶葉蛋頗耗時間。對一些講究環保及健康的人來說,吸引力可能已然大減。

首先準備一個約莫可裝載30隻雞蛋的大鍋,燒一鍋水將蛋煮熟。熟了後將蛋取出然後把蛋殼敲裂,注意不要太用力,不需將蛋殼完全敲碎,只消平均地佈滿裂痕就成。然後再燒一大鍋水,將預備好的整隻雞殼(已去皮去肉的原雞,街市有售)及半斤瘦牛肉(牛展或跟肉販要最便宜的那種),以及2-3個茶包(紅茶,我用的是Lipton)連同適量的茴香、八角一起放進沸水裡煮。約5分鐘後再將雞蛋重新投放入水中,再放進3茶匙生抽(醬油)及2茶匙老抽(黑醬油)及少量砂糖用作調味。

這時將火力調小至文火,蓋上鍋蓋煮上15個小時左右便可。先不要被嚇倒,那15多個小時是分開數次加起來的,連續煮上15個小時太危險了,你總不能讓廚房開著火然後跑去睡覺吧。除非閣下趕著吃雞蛋,否則分開三數天,每天用文火煮上數個小時就可以,只是比較浪費燃油費罷了。

煮茶葉蛋的關鍵不在於食材。雞蛋、雞、牛的來源地不拘,茶包是平常大家用來泡英式茶的那種紅茶(English Breakfast)就可,茴香八角更沒所謂,有就成了,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烹煮時間。時間太短,茶香、鮮味及顏色或只剛滲入蛋殼的裂縫中,僅在蛋白外層髹上顏色,一口咬下去,內裡跟一般的烚蛋沒差別。經過10個小時的烹煮後,茶香、鮮味跟顏色已差不多全滲進蛋白內。15個小時後,蛋黃已開始沾上味道了,那時的雞蛋已才算得上色、香、味俱全。
當然那鍋湯水還可供閣下煮多十隻八隻,再多就不成了,精華已被先前的雞蛋吸收了。

在文明社會裡,人們對這類需重覆烹調的食物都開始有點抗拒,怕水經過持續蒸發後只會累積更多雜質,被人體吸收後有礙健康。而食材經過長時間高溫烹煮後,原有的營養亦已煙消貽盡,吃下的只有一堆熱量。再考慮到因烹煮時間較長,無論用電鍋或用火,都跟環保沾不上邊,所以這種食物或為城市人所不取的。

不知道現在的台灣人還喜歡吃滷蛋、鐵蛋等食物嗎?

4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是啊 滷蛋或滷味例如海帶豆乾等都還是普遍受台灣人喜歡 嘻嘻 我也喜歡茶葉蛋 用茶葉去滷得真的好香~
鐵蛋 是較不普遍了 除了淡水的鐵蛋很有名外 其實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不常吃 我也好像沒吃過~
台灣一般吃雞爪 海帶 豆干 蔬菜等小吃 不是用炸得(鹹酥雞)就是用滷的...但我覺得有時不是太油就是太鹹
現在我喜歡廣東粥 ...嘻嘻 花蓮有一家很道地的廣東粥很好吃呢~

蕃茄葉 說...

To Alice,

下次妳來香港,我一定會帶妳去吃

Frank

匿名 說...

鐵蛋和茶葉蛋在台灣各地的便利商店都買的到,鐵蛋是真空包裝,買的人有多少未可知,但估計銷售不差,否則以台灣便利商店的商品競爭程度,老早就會被下架了。

茶葉蛋則是廣受歡迎的一項食品,不僅到各地的觀光市集都可以看到滷味、炸雞排和茶葉蛋,更是便利商店的主力商品。只要進到台灣的便利商店,總會看著一鍋電鍋煮著的茶葉蛋,足見台灣人對項產品的喜愛程度。

據說單是7-11便利商店,一年靠著茶葉蛋創造的營業額就有上億,台灣人一年吃掉的茶葉蛋,不知道有沒有上億個?

蕃茄葉 說...

To 陳穎,

以我所知,台灣人是比較喜歡吃滷味。幾年前我到台北,就有一晚是去西門町吃路邊攤,感覺很不錯。

你是台灣人嗎?

Fra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