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9日星期二

聚會規範化

與澳洲朋友時有飯局,但次數不多,以全體出席計,一年大概僅得一、兩次。而我和某一、兩位才會經常不定期聚會,吃飯喝酒談天至深宵才歸家。

我們這數人最近開始有共識,想將聚會次數規範化,平日大家也不算太忙,每月總希望擠出一晚出來見面,去少年時常吃的韓式料理,又或近年常吃的港式火鍋,或就去新店嚐新菜也無不可。

至於其他比較少露面的朋友,如時間許可,隨時便可加入,人數不限。

形式上會將大家見面的次數增加,猶如少年時般,那時候與她們就算一星期見不上一次,每兩星期也至少有兩次。不過當年大家的話題自然是少年人的話題,思想更少有內涵。

十多年過去,難得大家仍有聯絡及來往,雖然當中有幾年大家不聞不問,但至今仍好運地重聚一起,這不是債,更不是撈亂骨頭。

為什麼大家會有終止來往的幾年呢?以我以偏概全的推測是:

一)唸了幾年書後大家分散於布市、悉尼、香港
二)大家各有生活圈子,有新的朋友,更有新的「好友」
三)大家的感情生活開始有著落,忙於陪伴情人,開始重色輕友
四)大家的性格及價值觀本來各異,惟當年身處異地不得組織圈子,當有核心成員離隊時,其他人也一哄而散

那為什麼現在又有意重拾當年情呢?

一)大家現在都身處香港,要見面比從Nudgee乘coach到Surfers Paradise易上百倍
二)經歷過最愛結交新朋友的高峰期,很多稱兄道弟的人業已分道揚鑣
三)對待感情較為成熟,愛情以外友情也很重要,偶爾單獨外出無損伴侶之間的感情
四)對待友情也較成熟,不一定要性格百分百吻合的才有興趣見面,出來也不一定要談心

越早認識,也越少成年人世界裡的利益衝突,除非那人本性壞,否則不會對朋友太勢利。

題外話,由於與其中一員有太多見面,而且每次見面都例必合照,不明人便會心存疑問。經過多次在facebook上載,近日終於在一次中學同學聚會中被問及,我與彼到底是怎樣的關係?在澳求學時有沒有一起過?有沒有開始過?

「沒有,沒有,統通沒有,不過大家曾經共寢過,哈哈」

1 則留言:

花菇 說...

其實做左30年人, 好難搵倒個真係岩傾又岩玩既朋友. 有同學問我點解同你咁熟, 我同你出黎飲野玩既style都唔同? 我話我同你既友情唔係建立於飲酒度, style唔同唔出奇呢! 依d就係真正既友誼啦!

人越大越難搵倒個身邊可以信賴既人, 我而家都有擴闊自己既生活圈子, 但心裡面總抱住一種"得過且過"既心態, 好難真係攞個真心出黎去了解新朋友. 同埋講真, 邊有咁多時間, maintain自己舊有既生活圈子已經要花時間.

我唔介意每次做搞手, 只要你地支持 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