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從來沒缺少過運氣,運氣一直都在我身上。」
朋友見我說得如斯坦白,竟然呆了。在香港商業社會裡,尤其是競爭異常激烈的金融圈內,每人都認為自己是較人優勝,至少都希望自己是一位運籌帷幄的人材。像我這種剛開始建立事業的人,大多不肯認命,特別是前幾年出道的,絕大多數會覺得時不與我,沒有遇上好的機遇,是懷才不遇的民間瑰寶。
我當然也會覺得自己是懷材不遇,擅長的領域未被上司發現,工作崗位都好像沒發揮機會,慢慢就會靜極思動。看見身邊的朋友不停換工作,薪酬、名銜、見識都在增長中,我自然也會被影響。但沒被頂級的公司聘用,難道是真的沒運氣嗎?
「不是到了澳洲升學,可能我現在是做勞動工作,也有可能每早起床便要派牛奶、報紙。好運一點,可能有一份文職工作。」
他的表情仍是茫然,不知如何回應。
「有幸家裡有足夠能力送我去澳洲留學,重新開始的機會送到我手上,不是運氣嗎?」
他點點頭回應。
「但自己不懂事,放棄學業、結交不良少年,終日遊手好閒,接受教育重新做人的機會及希望,居然徹底被我粉碎了...但不到兩年,竟有一所教育機構開辦課程,又居然讓我這名教育水平不高的人入學,重新開始的機會第二次降臨。」「是不是好運氣?」
他除了紅著臉點頭外,完全沒有對白。也許,他是想不到我會承認自己是好運的人,沒有埋怨經濟不景拖累了我的事業起步。
「重拾課本後,那個預備班雖然說不上是什麼高深難懂的課程,但我也的確下過苦功惡補,尤其我兩年沒唸書,過程不是享受。」「但能夠重燃成材的希望,也不計較了,始終是自己種下的根,惡果也要承受。對不對?」
我續道:「誰知居然有一單官司,差點再次斷送美好前程。無論再好的學歷,只要有犯案紀錄,有多少公司願意聘用我?後來法官的小懲大戒,讓我還是白紙一張的離開法庭,也是一樁好運。」
「完成本科後,新南威爾斯大學也居然取錄我唸碩士,多少也需運氣吧。」我有點自嘲地道。「回來香港雖碰上疫災,但經人介紹進入投資銀行業,公司雖小,但也比失業或當街頭推銷員強。」
我頓了一頓,「如果在香港讀書,我是鐵定上不了大學的,也不會認識你這位澳洲朋友。」「若沒有以上的好運,我到了澳洲後,可能仍是一條寄生蟲,只會撩事生非,今晚也沒可能會穿上西裝,與你這位衣冠楚楚的人坐在一起吃飯。」
「老天爺從來沒放棄過我。」
2 則留言:
i did really badly in high school too.. i work extremely hard in first year of uni too...
you are a very lucky man!! that's for sure.. hee
懂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易
沒有過去崎嶇的路不會有今天的我們
所以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是幸運的就該好好珍惜,沒有自怨自艾就好了
發佈留言